在2015年共有50多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反機器人聯盟誕生,致力于限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fā)展。
著名的波士頓動力“BigDog”(大狗)
你沒有看錯,著名的波士頓動力“BigDog”(大狗),化身圣誕老人的馴鹿,以這種方式慶祝即將到來的節(jié)日。事實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在2015年發(fā)展迅猛,類似BigDog這樣的機器人不斷涌現,在各個領域均擁有突出表現。
當然,對于“機器人殺手”的討論則更加激烈,比如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便堅信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在發(fā)展至一定程度后威脅人類生存,于是創(chuàng)立OpneAI公司,希望通過開放、透明的發(fā)展態(tài)度,讓人工智能更安全地為人們服務。那么,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經發(fā)展至何種程度?下面是你需要了解的。
機器人已無處不在
今年,我們看到了無數新型機器人在專業(yè)領域大放異彩,比如停車場機器人K5、會做早餐的PR2、日本的機器人酒店甚至是在手機店為人們服務的Pepper,機器人已經無處不在。當然,機器人必定搭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讓它們更“樂于”思考,變得更加智能、好用。
于是,“機器人威脅論”無疑變得更接近現實,在2015年共有50多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反機器人聯盟誕生,致力于限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fā)展。那么,機器人真的有可能會在某一天毀滅人類?
機器人感知能力發(fā)展仍需時日
人工智能存在很多的形式,比如你的Roomba掃地機器人、iPhone中的Siri、自動駕駛汽車,都搭載不同程度上的人工智能技術。但從目前階段來說,機器人如果想要實現接近人類的感知能力,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倫敦帝國學院的機器人認知學教授Murray Shanahan表示,目前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人工智能水平距今仍有幾十年的距離,目前尚不必過于擔憂。,
一種觀點認為,即便機器人通過了圖靈測試,也無法真正獲得人類的感知和邏輯思維能力,它們仍是機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強人工智能發(fā)展至一定階段,會形成類似人類大腦的思考能力,這種能力不再僅僅是從固定數據庫中提取內容,而是真正具備學習客觀環(huán)境的能力。目前,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定論,科技從業(yè)者、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學家對人工智能都擁有不同的看法和角度。
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fā)展不會停滯不前,它們已經在方方面面改變著人類社會和生活,機器人會變得越來越好。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