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人工智能無疑是近年來最具爭議的科技技術(shù),一方面,人們希望機器人更聰明、更全能,幫助人們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或是取代低端勞動力;一方面,人們又擔心機器人會在某一天變成“終結(jié)者”,自主意識會讓它們變得比人類更強大。
制造更聰明機器人 需要讓它學會說不
顯然,并非所有科學家都認同“機器人威脅論”,事實上他們希望機器人更聰明。其中,一個方向是讓機器人首先學會說:“不”。
AI更智能的第一步
去年,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人機交互實驗室展示了一項研究成果:一個小機器人走到桌子的邊緣,研究人員要求它繼續(xù)行走,但它表示拒絕。顯然,至少從算法上來看,這是人工智能的巨大突破。
此前,人工智能的表現(xiàn)形式在于更廣泛的數(shù)據(jù)庫、先進的比對形式,當然也包括模仿一些人類的行動,但機器人沒有“常識”,比如對人類不合理要求的判斷??茖W家Matthias Scheutz和Gordon Briggs表示,讓機器人具有一定的人類常識是近期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第一步。舉例說明,如果機器人走進家庭,它需要能夠判斷一些事情,比如淘氣的孩子讓它向弟弟身上倒熱咖啡,它會拒絕。這樣的技術(shù)并非讓機器人真正具有自主意識,但實現(xiàn)起來依然非常困難。
具體來說,讓機器人具有一定人類的道德標準,除了教會機器人如何完成任務(wù),還需要通過非常復(fù)雜的附加層來實現(xiàn)。目前,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院投入了2000名學生和師資力量,來進行該技術(shù)研發(fā),至少需要到2040年,才有可能實現(xiàn)消費化應(yīng)用。
當然,近未來我們的手機助手不僅僅能夠回答諸如“今天天氣怎樣”、“最近流行什么服飾”等簡單問題,還會進行更具關(guān)聯(lián)性的聯(lián)想。在達到一定的學習能力后,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有能力分辨出人類情感中的一些道德倫理及常識,并將之加入到行為規(guī)則中。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