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討論的CPU,都是討論CPU的正面,卻很少討論CPU的反面。何為正面反面?大家在網上瀏覽關于CPU的資訊的時候,估計都只留意正面的CPU型號信息、以及延伸出來的性能;至于背面用于與主板插槽連接的接口卻很少有人問津。畢竟,這與性能無關。不過,今天小編討論的,恰恰是CPU接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防呆口。事實上,不僅僅是CPU,一切要拔插的電腦硬件,防呆口都是必需的。
馬大哈的最后防線
無論CPU的反面使用陣腳還是觸點、無論是上古時期的SDRAM到現在的DDR4、無論是串口還是并口,我們都能發(fā)現這些硬件與其他配件連接的金手指旁,都有一個防呆口。正因為硬件之間有正反兩種接入方向,但是出廠設計好的電流方向是固定的。所以為了防止馬大哈接反方向導致玉石俱焚的情況,防呆口就是用于撥亂反正,“指引你”安裝硬件時要按照正確的方向。
插錯方向CPU很容易導致燒毀
還記得,當年小編在進行性能測試前,將一顆Phenom X6處理器裝到AMD 790FX主板之中。沒想到通電沒多久就發(fā)出了焦味,嚇得小編立即以單身狗的手速拔出電源。殊不知,原來小編將CPU插反了方向,沒有按照插槽防呆口的提示而“霸王硬上弓”,導致CPU和主板雙雙“把家還”——返廠了。要知道當年這套CPU+主板組合價格還是不菲的。小編當時還因此恍恍惚惚了好幾天呢。
沒有注意防呆口,后悔藥都沒得吃
當然了,小編不是在黑AMD,只是怪自己當年太暴力了,把陣腳都壓歪了然后誤以為成功裝上,于是出現了剛剛的后果。小編舉親身經歷的例子,只是說明防呆口的重要性。那么各個電腦硬件的防呆口的位置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呢?小編就為大家入門。
CPU篇:認準這個三角形
Intel CPU
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Intel主流CPU,總是在LGA 115x的x中玩數字游戲,經歷了LGA 1156、LGA 1155、LGA 1150、LGA 1151的演變,Intel為何如此執(zhí)著于折騰接口的轉變,而不像當年Pentium 4到Core 2的LGA 775時代那么專一,我們可能也預估到為了帶動主板銷售的原因。既然我們如此依賴Intel的CPU,也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嘛。
LGA 1156到1155的防呆口變化
CPU接口的改變,自然防呆口會重新設計,避免出現小白們將Core i7-6700K裝到9系主板之中。縱觀歷代接口的變化,我們都可以發(fā)現防呆口位置都有一定的變化。比如LGA 1156到1155的防呆口位置更靠上。
LGA 1155到1150的防呆口變化
到了Haswell時代的LGA 1150,防呆口更加寬,避免撞車的情況。
再到LGA 1151,防呆口再次變化
至于六代七代酷睿專用的LGA 1151,防呆口的位置更加靠上,實現了排他性。
雖然是一樣的插槽,但是100系主板不支持E3系列
特例:一樣的插槽,卻不兼容
酷睿處理器家族發(fā)展到LGA 1150,同接口的主板都兼容相應的CPU。但是從Broadwell開始,就不是這樣子了,比如雖然8系主板是LGA 1150,但是不支持五代酷睿,因為Intel壓根沒有提供BIOS支持。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Skylake的E3 V5系列的限制。Intel為了控制市場以及殲滅E3神教,并非所有LGA 1151主板都兼容E3系列處理器。
附:小白教程,有需要的就來補課
安裝時候要注意CPU的三角和插槽的三角
在安裝Intel CPU的時候,首先要留意CPU插槽扣具上的三角形,安裝CPU時,CPU的金色小三角要跟這個扣具上的三角形同指向,這樣裝下去就萬事大吉。
AMD CPU
AMD的CPU依然采用傳統的陣腳設計,所以我們可以用有無陣腳來區(qū)分Intel CPU以及AMD CPU。目前AMD的CPU分APU以及FX系列,AM4的尚未推出暫不在討論范圍內。
FM插槽與AM插槽的防呆口設置各不同
不同代次的APU插槽都有明顯的防呆口區(qū)分,可以看到FM2的一個防呆口明顯比FM1的長一些,這樣避免了兩代不同的CPU混插到不同代的主板情況。同時,在FX系列的AM3家族之中,AMD的傳統產品AM系列同樣會在扣具標明型號,另外用戶也可以通過孔的粗細程度判斷,AM3+孔會粗一點,不過防呆口設計就沒有區(qū)分了。
雖然系出AM3,但是AM3+新接口處理器不能使用在目前的AM3插座主板上,但是現在的AM3接口處理器卻能用于未來的AM3+新插座主板。簡單地說,舊處理器可用于新主板,但反過來不行。不過AMD FX系列CPU的慘淡現狀,都沒有太多人注意這個兼容性問題了。
安裝時依然要注意三角形的對應
AMD的CPU安裝位置參考設計方面,依然有一個三角形圖案,CPU的金色小三角對準扣具上的三角形指向,輕輕放下CPU即可。
內存篇:還記得DDR2防呆口的恐懼嗎?
我們知道,不同代際的內存,是不能混用的,根本內存插槽是根本插不進去的。硬插的話,只能造成內存損壞。那么,內存防呆口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72pin SIMM 內存
上世紀90年代初,72pin SIMM 內存帶來了內存帶寬的革命,同時帶來了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防呆口。隨著后期發(fā)展到SDRAM內存,為了防止不同代次內存的混插導致的故障,內存廠商在SDRAM中設計了兩個防呆口,很好地起到了區(qū)分的作用。
SDRAM有兩個防呆口
到了DDR戰(zhàn)勝RDRAM統治內存界開始,DDR內存的防呆口變回了一個,在那個SDRAM過渡到DDR的時期,如此明顯的區(qū)分,讓插錯的幾率降低,也很好地利用了金手指??墒堑搅薉DR2時代,防呆口更加靠中間,讓不少馬大哈的玩家回憶起不堪回首的菜鳥操作——插反方向。
三代DDR防呆口位置的不同
后果大家都清楚,輕則毒氣問候,重則內存主板雙雙殞命。小編以前也有同樣的經歷,因為那時候自家的主板DDR2插槽的防呆口比較軟,所以一用力按下去的話,即使方向反了也會插上。一通電后嗅到味道的不對,立即拔掉電源,才避免了悲劇的誕生。
DDR4除了防呆口,金手指的設置也有明顯的排他性
到了DDR3時代,防呆口的設計變得更加合理,靠一則的情況更加明顯,讓我們更加容易區(qū)分。至于DDR4,防呆口變得更加靠中間,畢竟DDR2早已不復存在。同事,金手指進行了弧度處理,讓DDR4區(qū)分舊款內存更加明顯,算是一個人性化的舉措吧!
COMBO插槽的主板
在內存代次的過渡時期,不少主板廠商推出了Combo內存主板,比如DDR2、DDR3內存都支持的主板。但是這些主板是不支持不同類型內存的混插的,這點大家都要注意。
硬盤篇:凸到凹的轉變
PATA硬盤接口的防呆口設置明顯
硬盤的連接是有電源線與數據線兩條。在PATA硬盤的時代,防呆口的設計是顯而易見的。電源線為我們現在還在用的D形口,自然D型的防呆口容易實現幫助我們找準連接的方向。數據線的防呆口設計也很明顯,中間上側明顯的突出,讓我們知道安裝的方向。
熟悉的SATA硬盤接口防呆口設置——L型
不過,到了SATA硬盤時代,接口的寬度變小,對于新手來說,找防呆口的位置難度提升了一點點。無論是SATA SSD還是機械硬盤,所有防呆口都是L字形的設計。數據線以及電源線的長短有區(qū)別,即使您是第一次裝機的妹子,經過教導后也不會裝錯吧!
M.2接口與mSATA接口的防呆口不同
當硬盤的發(fā)展誓要突破SATA接口傳輸的瓶頸后,新一代SSD浮出水面,包括M.2、U.2、PCI-E等等。目前流行的為M.2,PCI-E的SSD在下面再提。M.2 SSD的接口有點像以前的mSATA,不過將兩個接口放在一起,大家就能明顯看出區(qū)別了:mSATA的只有一個防呆口,而M.2有兩個防呆口。
M.2又分兩種,分別為Socket 2和Socket 3,雖然兩種標準兼容性上沒問題,但性能有差別;后者為目前高性能SSD的標準,采用NVMe規(guī)范。M.2這個接口和硬盤供電線接口很類似,所以有些小白會將M.2 SSD接到電源的硬盤供電線上。別笑,真的有呢!
U.2接口的防呆口設置
至于U.2 SSD,接口有點類似SATA,不過取消了中央分隔部分。同時為了防止反接損壞設計,U.2同樣擁有不對稱的防呆口,而且非常合理的在防呆位置布置了多個數據觸點使空間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由于U.2接口現在沒有原生的,需要主板有U.2 kit才能用,加上行業(yè)不看好,所以U.2 SSD一直都很小眾。
PCI-E接口篇:要看清楚X4還是X8還是X16
PCI-E插槽的防呆口都是一樣的相對位置
PCI-E發(fā)展那么多年,相信大家早已習慣了主板那幾條PCI-E插槽。其中較長的就是為顯卡設置的插槽,一般來說第一條都是X16,防呆口都靠在左側,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沒有防呆口,大家都知道顯卡是插到那個方向吧!比較擋板的位置告訴了一切。
PCI-E X4接口的SSD
另外,還有一組就是PCI-E X4插槽,用于安裝PCI-E SSD,實現突破天際的性能。和顯卡一樣,擋板的方向,已經決定了你的PCI-E設備的方向,其實防呆口更像是一個告訴你是否已經深入插進的表示而已。
PCI-E X1顯卡
至于以前的出現過的PCI-E X1、PCI等等插槽,和前面的一個樣,于是我們不再贅述了。
金手指長度決定了是PCI-E X16還是X8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PCI-E 3.0 X16插槽的長度一樣,但是觀察插槽內部,我們發(fā)現部分插槽的金手指長度只有插槽長度的一半甚至只有四分之一。這就代表了PCI-E X8、X4的帶寬,這對于顯卡的性能發(fā)揮有一定的影響的,小白裝機的時候,可要務必將顯卡插到有完整金手指的X16插槽中。
電源篇:除了防呆口你還要注意這個
無論是不是模組電源,電源線接到主板、硬盤等電腦硬件的都有響應的防呆口,比如24pin的接線,都有一個卡扣,簡明易懂。另外小白可能不會區(qū)分CPU電源線以及顯卡電源線,畢竟這個防呆口不能體現這個區(qū)別。我們能夠從4+4以及6+2的組合中分出來,其中4+4是CPU電源線,6+2為顯卡電源線。
不同防呆口的方向與排列不同
至于模組電源,每一個品牌模組電源都有對應專門的模組線,別看模組線的大概外觀都一個樣,其實各個廠商的線材也不盡相同。因為它們在接口用的膠殼上采用了不同的形狀設計,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倒梯形,不同的形狀出現了一種排他性。同時不同模組電源也可能有不一樣防呆口,所以不同品牌的模組電源的模組線接口一般都不兼容。
由于模組線的樣子都差不多,相信有不少朋友還是能僥幸插上其他品牌電源的插口。但是懷著興奮的心情打開電源的時候,卻發(fā)現這模組線不起作用,甚至出現了燒壞硬件情況,有人就因為用先馬的模組線接到海韻電源上,最后ssd燒毀。
不同孔的定義不同
這是因為線序的排他性。線序就是廠家在每一個插口的孔有不同的定義,比如某個特定位置的孔為+12V輸出。但是在另外一家的廠家設計的模組電源中,可能這個+12V輸出在另外的位置,所以此時只能用自家專配的模組線來接入自家的電源,這樣才能正常啟動。不然,線序不同,就出現了“牛頭不對馬嘴”的狀況,自然就啟動不了。
萬用表來檢測電壓
想知道自己的電源以及找來的模組線能否一一對應,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就是找到雙方的線序,通過萬用表來檢測電壓,這樣就能看出不同孔的定義是否一一對應,就能看出能否兼容了。當然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上淘寶找商家定制。
萬事總有例外:不吃防呆口的接口
正反可以插的USB 3.1 Type-C
不需要的防呆口的接口,意味著正反都能插。聽起來很熟悉的廣告詞,沒錯就是USB Type-C。作為USB 3.1標準的一部分,具備尺寸小、正反都能插、速度快等優(yōu)點的它,代表了USB接口的發(fā)展方向,甚至還能實現4K視頻傳輸、100W的電源輸入,簡直是全能!
總結
期待更多正反可以插的接口出現,防呆口的減少其實是一種進步
防呆口,正如前面所說,是電腦硬件正常穩(wěn)定使用的最后一道防線。正因為如此,我們平時拔插硬件接口線的時候,更要小心不要用蠻力將防呆口弄壞。否則一旦壞了而且下次沒有留個心眼插好方向,很容易導致硬件故障的。
不過,防呆口畢竟是上一代妥協的產物。我們需求的是正反都能插的接口,正如USB Type-C那樣,才是這個“數碼懶人時代”所想要的。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更人性化的電腦硬件接口的出現。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