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英國公投,帶來的迷惑、困惑、疑惑恐怕不是哪個經濟學家、主流媒體可以解釋的,唯有時間可以回答一切和證明一切。但這只是在全球化的挑戰(zhàn),還有更大的呢,那就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就業(yè)挑戰(zhàn):機器人。
機器人發(fā)展,肯定是好事,這一點不用討論,但技術進步本身是好事,不一定說對社會的影響也同樣一定會是好事:這么多賓館服務員,銀行大廳經理,酒店服務員,醫(yī)院養(yǎng)護服務人員等等一類的崗位都有機器人幫我們干了,那么,中國有那么多人口,印度有這么多人員,全世界有這么多從農村進城的人員,今后不就有很多人沒活干了嗎?不管怎么發(fā)展,中國不可能人人上大學,全世界也不可能都普及“6+6+4”十六年教育啊。如果以后都無人駕駛電動車了,滴滴和神州的幾百萬輛車司機上哪兒去要工資和獎金呢?加油站都變成了充電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加油站職工好幾十萬呢,這個事情,現(xiàn)在誰能講明白,說清楚?
英國脫歐談判要大約花上兩年時間,如果接下來還有其他國家也搞公投來退盟,如果威爾士、北愛爾蘭人從英國公投退歐中受到不正能量的激發(fā),也要公投脫離,估計這個局勢會在2020年看到后果。從突尼斯一個小販自焚開始的“阿拉伯動蕩”,不是過了四年左右引發(fā)歐盟難民潮的嗎?
日本著名投資家孫正義就說過,日本如果有上千萬的機器人,日本將從衰退的老齡社會,重振輝煌,再度獲得國家級的勞動力人口競爭優(yōu)勢。就可以在經濟上贏得中日經濟比賽。這個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到2020年,也差不多有結果。
2020年的社會,充滿變化,充滿驚奇,充滿驚喜。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